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【新聞稿】增加海岸漂沙源之可行性, 六河局積極研究

近幾十年來位於第六河川局轄區的台灣西南海岸,沙源因河川上游水利建造物攔蓄土沙材料,使得河川輸沙量減少;有限沙源又受沿岸結構物攔截近岸漂沙之影響,造成沿岸輸沙失衡;洪水束流效應易將河口淤沙及河川輸沙帶往外海,致使近岸流場無法將其帶回鄰近海岸補注;海岸線西北東南向又容易受季節風浪斜向作用及颱風暴浪直接侵襲,總總因素,導致海岸線長期呈現向後退縮之現象,每年平均侵蝕量介於2.8~13.7公尺。
尋找沙源需通盤考量粒徑大小、環境影響、經費可行、政策配合等因素,更需要政府之間跨單位的合作,六河局轄管海岸範圍為台灣海岸侵蝕較為嚴重之區域,為此更加積極辦理相關研究,以期增加海岸漂沙源以維持沙灘之穩定,如100年起陸續辦理「高雄彌陀海岸深水域抽沙養灘配合岬灣工法之研究」、「曾文溪泥沙供應海岸漂沙源改善之研究」、101年「河川疏濬土石作為鄰近海岸養灘之研究」等計畫案,透過參考國外深海域抽沙養灘工法、研究曾文溪細粒徑土料粗化、評估鄰近河川疏濬區搬運土方、分析營建廢棄土石方等方式,並以水工模型或現地試驗評估初步成效,藉以尋找轄區內可用或可替代之沙源。
六河局現針對臺南市黃金海岸施作之工程,係為增加沙源之案例之一,經執行「人工養灘工法應用於台南海岸保護之研究」整體規劃,已於99年度施作13隻100公尺短突堤,以攔蓄沿岸漂沙,100年度並配合人工養灘,將原本淤積於安平港南防波堤200~300公尺長的沙灘,搬運至侵蝕段拋放,預計養灘數量達近10萬方,並可於今年汛期前施作完成,以期減緩海岸侵蝕並增加海岸防護之能力,達到防潮禦浪的效果,更可提供民眾親水遊憩空間。